翡翠的文化,中华文化与玉文化

英国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说:“对于玉的爱好,可以说 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”。虽然自古以来,世界不同的地方,包括危地马拉、日本及韩国等,都有着翡翠的文化,但现代翡翠的市场大部分是以华人为主,这是因为文化上华人对玉有着深厚的渊源。中国人爱玉,由软玉至翡翠的爱好泛指为“玉文化”。玉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。今人赏玉、重玉,为爱,为美,为辟邪,为保值。

翡翠的文化(2)中华文化与玉文化玉在中国,有着多种含义,女娲补天的神话,说明了人间情天难补的真谛。《韩非子》中和氏璧的故事,向人们述说着怀才不遇的遭遇。《完璧归赵》这是一段历史上真实的故事。记载秦王为争夺一块美玉,险些引起一场残酷的战争,汉代以传国玺作为权位的象征,汉武帝的弟弟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,死后用玉棺殉葬(即河北满城出头的金缕衣),以为可以永生或再生。儒家是以用玉、佩玉以养德,仿效玉的温润,外表与内敛均具有含蓄之美;道家教人食玉、服寒石散,以为可以养生、长生,甚至用玉棺、玉匣埋葬,以为可以登入仙域。然而,民间用玉,大都与情爱或鉴赏有关,或为定情的信物,或为家人作为传家之宝,或是把玩鉴赏之用。历代玉工巧思,使顽石含情,玉石生辉,所琢磨的玉器艺品,成为中国人的最爱,既可玩赏,又可传达情意,形成中国人特有的玉文化。

翡翠的文化(2)中华文化与玉文化在旧石器时代中国人已使用玉器,贵族以玉为缕衣入土,古人将玉喻之为石中君子 ;孔子曰:玉有十德,进而将玉的特性与君子相比,使玉在中华文化成为尊贵的瑰宝,美玉与高尚的美德划上了同义词了。中国人不但爱玉、玩玉、藏玉更怀玉;古人认为戴玉有辟邪治病之功能;中国人雕玉的工艺举世无双,大部分翡翠的工艺以华人的喜好为依归,当中的寓意和华人的传统习俗息息相关;故此,玉文化(含翡翠)可说是华人几千年的精神、文明、社会价值及工艺上的缩影。虽然如此,令其他文化对翡翠价值的认知度低,翡翠的工艺滞留在华人文化的题材上,一些西方文化的消费者难以共鸣。

翡翠的文化(2)中华文化与玉文化

您可能还喜欢...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