钻石价格“跳水”,是谁把钻石拉下神坛?

珠宝首饰界,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。

一边是如火如荼的黄金热:无论是日常悦己、结婚硬通货还是理财投资,从小姑娘到大妈纷纷奔向了黄金。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黄金协会数据,金银珠宝成为上半年商品零售类别中增长幅度最快的品类,2023年上半年黄金消费量同比增长16.37%,其中黄金首饰同比增长近15%。

另一边是持续的断崖式钻石冷:钻石消费离当下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。据全球毛坯钻石价格指数显示,2023年以来,钻石价格已下跌6.5%,较2022年2月的历史高点更是下跌了18%。国际钻石交易所(IDEX)钻石指数已连续下跌超过15个月。

“钻石恒久远、一颗永流传”的神话,怎么失灵了?

天然钻石,不灵了?

天然钻石领域,几乎都是坏消息。

国内钻石品牌I Do,红时曾请张雨绮、陈小春及应采儿夫妇代言,在李佳琦直播间曾以不到30秒的速度卖出一颗钻戒,但如今,其创始人李厚霖被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。

其实早在李厚霖成为“老赖”之前的6月份,I DO的母公司恒信玺利就收到了法院的重整裁定结果,恒信玺利已被法院受理进行重整,如重整失败,公司存在可能被法院宣告破产的可能。

恒信玺利如今处于长期停牌状态,其2022年半年报已凸显了营收利润双减的困境,2022年上半年,恒信玺利实现营业收入6.28亿元,比上年同期减少41.99%;实现净利润704.44万元,比上年同期减少88.62%。

另一个如今尚活跃的国内钻石品牌DR,日子也不好过。DR钻戒的母公司迪阿股份最近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,今年上半年,迪阿股份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40.45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较上年同期骤降90.77%,仅有5341万元。

同时,半年内DR钻戒的门店净减少了12家,而2022年,DR钻戒的门店还净增加了227家。

天然钻石“失灵”,并不只是个别品牌出现的现象,纵观国内钻石行业,据《2022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报告》,2022年中国珠宝首饰产业市场中钻石产品市场规模约为820亿元,同比下降18%。

曾经靠“钻石恒久远、一颗永流传”被刻进营销学教科书的世界头部天然钻石品牌戴比尔斯(DeBeers),也遭受了当头一棒。戴比尔斯最近再次下调“精选可加工钻石”价格,从1400美元/克拉几乎腰斩至850美元/克拉,在过去一年里,这类钻石的价格已经下调超过40%。

天然钻石为何会跌落神坛,这不得不提它为何会走上神坛。

天然钻石成功打入消费者的心智,一方面是来源于其物理上的“稀缺性”,钻石是地壳运动、高温高压下天然形成的宝石,在开采之前往往有20至30亿年的生长过程。而且,戴比尔斯曾一度控制着全球90%左右的钻石产量,因此在稀缺性上也可谓能“一手遮天”。

另一方面,将钻石的稀缺性叠加真爱的稀缺性,让天然钻石成功成为了结婚仪式感中必备的宝石,爱情是否如同钻石般坚硬,要看男人是否会为了爱情而买单钻石。

image.png

在双重稀缺性的操弄之下,钻石成了戴比尔斯等公司的财富密码。

天然钻石“失灵”,表层原因自然来自这届消费者更清醒,钻石不一定真的那么“稀缺”,而且即便钻石再坚硬,也与爱情、婚姻的稳固没什么瓜葛,让感情地久天长的金刚钻,从来不是钻石。更重要的是,钻石品牌们数十年如一日几乎只聚焦于“一生只爱一人”的情感营销,审美疲劳、精神过载是在所难免的结果。

当然,天然钻石“失灵”的背后还有更底层的逻辑:天然钻石正在与当下的生活方式“格格不入”。

当天然钻石还在营销着“婚姻”的时候,殊不知这届年轻人正在与婚姻渐行渐远。根据民政部的数据,2022年全国结婚人数为683.3万对,与2013年最高峰相比近乎“腰斩”。从2013年之后我国结婚率持续下跌,从2013年的9.9‰下降到2022年的4.8‰。

当天然钻石还做着“奢侈品梦”,20分的钻戒费用高达2万元人民币的时候,殊不知这届年轻人在珠宝首饰上也开始寻求理性。“买钻石不如买黄金”的说法持续在坊间流行,毕竟即便黄金不升值,但在保值性上还有所保障,但一般的钻石一旦进入二手市场,价格几乎相当于小数点往前退两位。

消费的疲软是当下无法回避的问题,“钻石作为珠宝中利润空间最大的品类,在经济因素叠加综合因素之下,最终会呈现出价值回归的趋势”,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宝石系副教授冯文婷表示。

image.png

不过,黄金或许不是钻石最大的对手。冯文婷认为,天然钻石的本质是一种享乐品,它满足的是人的精神需求,而黄金的本质同时具备投资性质,它满足保值的需求。这背后其实是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,而不是黄金完全替代了钻石的功能。

说到“替代”,钻石行业正在发生的变革其实是“培育钻石”的崛起。

培育钻石,也被称为人造钻石或实验室钻石,它与天然钻石在外观、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上完全一致,二者的差异仅存在于生成方式上。天然钻石是火山喷发的产物,由大自然天然形成,而培育钻石则在实验室人工培育而成。

培育钻石不仅制造速度快、成本低,而且业内有2%的概念,即100颗天然钻石里挑出最好的2颗,才能跟培育钻石媲美。

冯文婷指出,培育钻石现阶段的技术先进,在净度和切工上往往能比天然钻石更具优势,同时培育钻石还能以几乎与白钻相同的成本来生产天然钻石中罕见、价高的彩钻。

2万1克拉的培育钻石和2万20分的天然钻石,你会选择哪款呢?

打败钻石的,或许不是黄金,而是钻石自己。

您可能还喜欢...

发表回复